更新:2024-09-05 23:47来源:互联网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一种经济现象,主要指的是由于私人部门的高负债水平,导致家庭和企业在经济环境不佳时选择偿还债务而非进行消费或投资,从而引发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这一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并与欧文·费雪描述的债务通缩理论有关。
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通常情况下,家庭和企业会通过借贷来促进消费和投资,但当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高负债风险时,会转向储蓄以偿还债务。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改善个人或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却会导致整体经济活动减少,进而影响GDP增长。
资产负债表衰退通常伴随着资产价格的下跌。当资产价格低于其所产生的债务价值时,企业和家庭可能面临净值为负的情况,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偿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优先考虑偿还债务,而不是进行新的投资或消费。结果是,整个经济体中的信贷需求下降,导致投资进一步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历史上,日本在1990年代经历了典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而2007年至2009年的美国大萧条也是一个相关案例。在这段时期内,美国家庭和企业普遍削减支出以偿还高额债务,即使利率处于低位,也未能有效刺激借贷和消费。因此,政策制定者通常需要采取财政刺激措施,以推动经济回暖并打破这一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