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什么意思

更新:2024-01-15 03:43来源:互联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它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和消费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什么意思

CPI的计算公式如下:CPI =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其中,基期是指作为比较基准的特定时间段,而当期则是指当前所观察的时间段。

CPI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

1、选择代表性商品篮子:根据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购买习惯,从各个领域中选取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构成一个商品篮子。这个篮子通常包括食品、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

2、确定权重:对于每个商品或服务,需要确定其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权重。这些权重通常根据调查数据和统计信息来确定,以反映出不同商品在居民消费中的重要程度。

3、收集价格数据:收集所选商品和服务在基期和当期的价格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价格统计和价格监测等手段获取。

4、计算商品价格指数:使用所收集的价格数据,计算每个商品在当期与基期的价格比例,即当期价格除以基期价格。这样就得到了每个商品的价格指数。

5、计算CPI:将各个商品的价格指数乘以其对应的权重,并将它们相加,得到CPI。

CPI的结果通常以百分比形式呈现,表示当前时期与基准时期相比物价的涨跌幅度。如果CPI为100%,则表示物价与基准时期相同;若CPI大于100%,则表示物价上涨;若CPI小于100%,则表示物价下降。

通过监测CPI的变动,可以评估通货膨胀水平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情况。政府、央行、经济学家等都会使用CPI数据来制定货币政策、调整工资水平、进行经济预测和分析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什么意思文章内容为CFO网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fotime.com/p/126.html
推荐阅读 更多>>